
已经够热了,还要“热养生”,这不是火上浇油吗?其实,这看似矛盾的养生理念实则蕴含中医智慧。笔者近日采访了原国家卫生部中华医魂办副主任、资深中医研究员沈晓雄教授,他道出了其中奥秘。
阳气鼎盛,实为驱寒黄金期。 三伏天,自然界阳气达到一年顶峰,人体毛孔腠理大开。这恰恰是借助天地旺盛的阳气,驱散体内潜伏的寒、湿邪气的最佳时机!此时进行温养调理,事半功倍。因此,夏季防寒护阳,有时比防暑更为重要。

沈教授说,毛孔开放会令吸收效率提高, 夏季人体气血运行加速,皮肤毛孔舒张,无论是内服温补食材,还是外用温通效力,其吸收和渗透效果都远胜其他季节。
“冬病夏治”正当时: 许多冬季易发或加重的寒性疾病(如老寒腿、关节冷痛、反复感冒、脾胃虚寒、女性宫寒痛经等),其根源往往在于体内阳气不足,寒湿积聚。夏季温养,如同在“健康银行”为秋冬储备阳气能量,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冬季病痛。

想在炎夏正确温养,提升正气,驱散寒湿,需要从生活多方面入手:

起居有常,避风防寒
空调使用有度: 避免长时间直吹,尤其颈、背、腰腹、膝盖等关键部位。温度不宜过低(建议26℃以上),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。睡眠时更需注意保暖,可薄被覆盖腹部。

慎用冷水: 大汗淋漓时,忌立刻冲冷水澡、喝冰水。温水洗澡更能帮助散热且不伤阳气。洗头后切记及时吹干。
护好关键部位: 避免赤脚踩冰凉地板,空调房可穿薄袜。女性尤其注意腰腹保暖。

饮食温通,健脾祛湿
冬吃萝卜夏吃姜: 生姜(晨起含服薄片、煮姜枣茶)是夏季温中散寒、升发阳气的佳品。
温性食材: 适量选择羊肉(清炖)、鸡肉、牛肉、鳝鱼、虾、韭菜、洋葱、大蒜、肉桂、花椒(调味)等温性食物。但需注意体质,避免过燥上火。
健脾化湿: 夏季湿气重,易困脾。可多吃薏米、赤小豆、冬瓜(带皮煮)、山药、莲子、芡实、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。绿豆汤可清热解暑,但体质偏寒者不宜多饮。

忌过度贪凉: 冰淇淋、冰镇饮料、大量生冷瓜果(如西瓜、梨)易损伤脾阳,助长内湿,是夏季养生大忌。水果宜常温或少量食用。

适度运动,助阳排汗
动能生阳: 选择清晨或傍晚相对凉爽时进行适度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等。让身体微微出汗,有助于气血流通,排出寒湿。
避免大汗淋漓: 过度出汗会耗气伤津。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,更换湿衣,切忌立刻吹空调或冲凉水澡。
运动推荐:每天做“善源经络操”。这套操由善源资深保健专家精心研创,动作、呼吸、意念三者协同,结合中医 “气血”、“经络” 理论及现代运动生理学原理,经常练习有助身心的整体调节。

外调辅助,精准温通
针对夏季因空调受凉、冷饮伤胃、或本身就有颈肩腰腿关节寒湿疼痛困扰的人群,除了内养,外用温通散寒的方法能更直接作用于局部,辅助驱散寒湿,缓解不适。

善源万密斋温养精萃系列正是基于此理念。承袭自医圣万密斋对寒湿致痛的深刻认识,精选41味道地草本,遵循古法炮制精髓,结合现代工艺,制成易于使用的保健凝胶和保健液。

如何运用温养辅助养生?
在空调房久坐后,感觉颈肩僵硬酸痛?可取适量温养精萃保健凝胶或保健液,涂抹于不适部位,用手轻轻按摩或利用滚珠滚动按摩,其温通之力能帮助舒缓肌肉紧张,驱散局部寒邪。

雨天或夜间感觉关节(如膝盖、手肘)隐隐酸胀不适?可将温养精萃保健产品均匀涂抹,按摩吸收,其草本精华能深入渗透,促进局部气血循环,缓解因寒湿引起的滞涩感。

因贪凉饮冷导致腹部冷痛或女性经期不适?可温敷腹部的同时,配合涂抹产品于腹部并轻轻打圈按摩,辅助温通散寒。

核心价值: 温养精萃保健系列作为外用保健上佳选择,旨在利用夏日皮肤吸收力强的特点,辅助将“温养”理念落实到局部不适的调理上,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天时排出寒湿。

2025年三伏时间

从今天开始: 调整空调温度,早餐喝杯温姜枣茶,午餐少吃生冷。
关注身体信号: 留意是否有怕冷、关节酸重、易腹泻、精神倦怠等寒湿表现。
体验夏日温养: 如果您或家人正受寒湿引起的局部酸痛困扰,不妨在这个阳气最旺的时节,尝试结合外用温通产品辅助调理,感受中医“冬病夏防”的智慧。善源万密斋在全国许多社区设有温养体验馆,提供专业的寒湿调理建议和个性化定制养生方案,欢迎前往咨询体验,了解更多夏季温养之道。

夏日温养,看似“叛逆”,实则是顺应天时、固护根本的大智慧。抓住三伏天的宝贵时机,通过科学的起居、饮食、运动,辅以恰当的外调手段,积极温养阳气,驱散体内陈寒积湿。这不仅能让您安然度夏,更能为秋冬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。让古老的养生智慧,为您的夏日注入一份独特的“温暖”力量!